
每年七8月,暑假如何过?放开玩还是继续学?已成为很多父母和学生特别纠结的问题。
上周,中国年轻人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发起的一项千人调查发现,仅3.0%的受访者觉得暑假应该以学习为主,42.3%的受访者觉得应该以放松为主,53.6%的受访者觉得应学习与放松两者兼顾。
旺盛的补课需要造就了有关市场的繁盛
对于马上要进入高中三年级的辽宁某高初中生王政而言,今年的暑假格外短暂,只有19天。不过,短暂的假期对王政来讲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爸爸妈妈“恩准”他不需要参加补课,只须认真做完作业即可。回想起以往的假期,他坦言,基本每一个假期都需要至少参加一个补课。“今年寒假是物理加数学,去年暑假好点,只补了个数学。补课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去年是预习,今年的话就是复习了。”
旺盛的补课需要也造就了有关市场的繁盛。除去补课以外,兴趣培训机构也是学生假期安排表上的常客。安徽张女性的儿子今年12岁,刚刚小学毕业。孩子写完作业后她也不想给孩子再添学习负担。但她强调,参加了一个吉他学习班非常必要。“这类都是孩子我们的选择,我和他父亲也非常支持。”
调查显示,8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的不少孩子暑假里都在上补习培训机构。
58.5%的被访者觉得整个社会已形成“补课潮”
孩子的暑假为何会被各种补习培训机构填满?调查中,67.1%的被访者觉得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63.8%的受访者觉得是由于“角逐重压大”,58.5%的被访者觉得是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补课潮”。也有44.6%的受访者认可“父母没时间陪,只能交给培训机构”。
深圳某重点中学教师余老师觉得,暑假补课的风气之所以风靡,与很多父母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有关。她介绍,对于很多父母来讲,假如我们的孩子在普通班,他们就会想成绩很普通了不补习如何行,考不上高中大学咋办?假如我们的孩子在重点班,他们就会感觉班上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报了相应的提升班,就算我们的孩子成绩很好,他们也会怕被抛下了而报班。“有些时候真的没什么特殊缘由,看到别的孩子报,自己也就报了。”
对于孩子暑假被补习培训机构填满的现象,北京师范大学高潇怡教授觉得有三方面缘由:第一,孩子放假了,父母却不放假,因其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于是只可以用各种补习培训机构和兴趣班填满他们的假期;第二,社会上的择校环境和孩子们马上或正在面临的学业重压,使得父母觉得只有让孩子多学点,才更有竞争优势;最后,某些培训机构假期所设计的很多补习培训机构,打造了一种‘延续平常学习’的噱头,父母怕孩子断档,因此不能不硬着头皮继续上。
“暑假里补习培训机构热反映的是部分父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有关儿童学习进步方面认知的狭隘。一些父母倾向于把学习看成是显性的、看得见的、有外在结果的东西,好像上了英语班、奥数班,学会了多少英语单词,会做了多少奥数习题,就是收成了、学习了。但事实上,更多的学习是隐性的,是要通过体验、历程、推荐、交流来收成。” 高潇怡说。
40.9%受访者直言目前孩子们的暑假没趣
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在《念书问题——假期与常识生活的解放》一文中,将假期描述为学生暂时摆脱学校教育,“解除痛苦恢复自由”的上好机会。然而,现在孩子们的假期显然与潘先生的期望相去甚远。
调查显示,仅有22.3%的受访者感觉目前孩子的暑假过得有趣,35.9%感觉“一般”,40.9%的受访者直言“没趣”
假期如何过才有意义?调查中,65.6%的受访者觉得应“旅游实践,增加阅历”,第二为“参加体育活动、训练身体”,之后才是“自学看书”。受访者的其他选择还有:“多做家务劳动、帮爸爸妈妈分忧”、“参加课外兴趣班、提升综合素质”、“和伙伴们尽情地玩”和“做好作业”、“上课补习、查漏补缺”等。
高潇怡指出,假期如何过虽然没固定的模式,但起码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玩”和“放松”为主旨;二是要达成孩子的主体愿望,富有“个性化”;三是要丰富而多元,富于体验与实践。
“在假期里,增长‘看不见’的本领,诸如动手、考虑和感悟要比上补习培训机构更要紧。总的来讲,应该充分借助假期给孩子体验、历程不同环境和感受不同学习技巧的机会。在家一块做顿美味的晚餐、做一次社会服务甚至是照顾一只平常没机会照顾的宠物,都是拓展和丰富孩子们体验的不同渠道。而且,假期也是引导孩子掌握有效地规划和借助时间的好机会,这方面的成长会使孩子终身受益。”